電傳媒 Loading

「中研講堂」首訪鹿港!用地方特色談疫苗研發及信仰研究

【記者 玉女 彰化 報導】

中央研究院2020年首場「中研講堂」來訪彰化,8月15日在鹿港文創會館舉行,研究人員以在地特色美食及祈福聖物,說明疫苗原理與王爺信仰。現場兩百多人座無虛席,民眾聽完大讚到哪都要跟著來!中研院廖俊智院長表示,這次透過「中研講堂」,邀請研究員科普地談研究,讓全國各地的民眾都能「享受知識」!

鑽研奈米疫苗的本院生醫所胡哲銘長聘副研究員,首次將獨創疫苗技術帶出實驗室,向大眾解說。他特地用「彰化肉圓」來比喻,奈米疫苗就如同在薄薄的肉圓皮內放入各式餡料。他的疫苗研究,就是模仿病毒表面,製造外層薄殼,並在其中放入蛋白質。

胡哲銘強調,奈米疫苗技術借重人體自身的細胞反應,因此,即使病毒發生突變,疫苗仍將有效。而針對基因變異就有可能導致的癌症,也可預測並製備癌症變異抗原,濃縮放進奈米疫苗中,讓人體的免疫系統學習辨識、清除癌細胞,進而達到治療的效果。

現場超過200位同學聚精會神聆聽演講。一位在地家長關心全球新冠肺炎疫苗完成的時程,胡哲銘解釋,一套疫苗的上市,通常需要上萬人及數階段的臨床試驗。另外,也有民眾從臉書直播提問,施打冠狀病毒疫苗是否將導致抗體增強的反應?胡哲銘說,這就是臨床試驗關注的面向,也是其重要性之所在。

關於歷史上的疫情,中文、臺語都能通的本院近史所康豹特聘研究員說,人們在受到威脅及恐懼的情況下,便會透過宗教尋求解決之道。無論在東西方,「瘟疫」都被視為一種懲罰。西方文化中有獵巫的情形,東方則有一系列「受難儀式」。在「扮犯人」、「祭改」等受難儀式中,信徒藉由懺悔來反省自己或親人的行為,希望藉此改過以避免災難。

康豹除了以鹿港、彰邑城隍爺的暗訪為例,更現場拿出他今日特地早起到鎮上城隍爺廟領取的平安水,說明「瘟神」在民間信仰中的懲罰意義。他強調,臺灣的宗教活動其實和瘟疫的歷史密切相關,目的都是希望化解信徒的不安,以恢復社會的平靜。因此,宗教活動其實也是社會活動,表面上是行鬼神之事,實際上也是在處理社會問題。

現場王小姐就住在鹿港,她說,鹿港街頭巷尾常有各式宗教活動,但自己未必全然了解箇中含意,這次演講有助民眾更認識自己生活中的文化。而特地從臺南搭接駁車來的薛小姐說,很高興中研院開始在全國各地舉辦講座,講題都十分吸引人,未來若在其他縣市舉辦,也想再報名參加!

一同參與「中研講堂」的還有立法委員陳秀寳以及收看直播的各地民眾,現場、線上互動熱絡。中研院指出,「中研講堂」今年還有機會到臺灣其他縣市舉辦,研究員將繼續親臨現場與大眾直接互動,此外,中研院除了走出去,也歡迎大眾走進來,邀請民眾有機會親自或上網體驗在南港院區的科普行動。

2UDN 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