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傳媒 Loading

中部首座!彰基文史博物館揭牌

【記者 JAZ 彰化 報導】

彰基文史博物館23日上午舉辦揭牌儀式,文化部文化資源司副司長張惠珠、彰化縣文化局長張雀芬、彰化縣文化局藝文推廣科科長林志憲、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館長尹彙武、彰化縣觀光導覽解說協會常務監事陳美娟、彰基副院長周志中醫師及館長詹麗珠博士等人共同揭牌;彰基文史博物館為中部第一家立案的私立博物館,盼藉博物館珍貴史料的蒐集、典藏、研究和展示,讓民眾了解醫療文化的輝煌與成就。

受到宣教師的無私奉獻的精神感動,福音畫家程蘭鈺特地捐了四幅福音油畫予彰化基督教醫院(彰基文史博物館),非科班出生的程蘭鈺,在作畫上遇到許多的困境和挫折,每當作畫遇到瓶頸時,就禱告尋求神,神垂聽她的禱告,讓作品一幅幅完成;就如同早期宣教師來到福爾摩沙,同樣的遭遇許多磨難,若不是倚靠神,凡事都不能成,透過這些畫作讓我們不僅看到充滿見證的生命歷程,更看見神在程蘭鈺身上所彰顯的神蹟。

文化部文化資源司副司長張惠珠表示,彰基文史博物館的成立是彰化非常重要的第一個私立博物館,而且它的特色是在講我們的醫療,因為宣教體系進來之後,尤其在19世紀整個台灣的醫療狀況,最後帶出了很多醫衛體系的相關人才,甚至他在做很多當時的生活紀錄,當時的生活紀錄是非常有趣的,因為在台灣整個發展歷史裡,可以藉由宣教士的紀錄,更深入瞭解到在19世紀的台灣,尤其在中部地區是怎樣的一個生活樣貌。

在醫療史的部分來說,也確實對台灣的整個在地服務及在地一般民眾的醫療,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宣教士的醫療史、教會體系的醫療史很重要,因為它不是只發展在中部地區而已,甚至有些教會也發展到東部去了,所以在這整個部分,在台灣整個歷史發展,個人覺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藉由彰基文史博物館,覺得就是整個醫療史應該是第一步,當然有一些公益的醫療院所,也許他們也在做很多當代的醫療史的紀錄,但是19世紀這一快也非常的重要,希望彰基文史博物未來能在進一步的透過更多的研究,去做更多的推廣。

張惠珠指出,我們也很期待很多民間的不管是收藏、研究什麼樣的主題,或是屬於哪一種面向的,都可以成立這樣的一個博物館;,因為其實成立博物館就是要和大家分享我們所擁有的這些文物、文件,甚至我們所擁有的研究成果,藉由這樣私立博物館的蓬勃發展,可以見到台灣更多文化面貌,文化部非常鼓勵所有民間的有志者,大家一起來成立博物館。

彰基副院長周志中表示,蘭大衛醫生及其一家兩代人奉獻一生給彰化,加上陸續加入的醫療宣教師,以及以梅鑑霧牧師為首的教會牧師團隊,形成完整的身、心、靈照護體系,其歷史發展脈絡極具史學研究價值。彰化基督教醫院為了保留並研究120多年來的珍貴史料,乃自西元1998年開始設立彰基院史文物館,以保留珍貴的歷史文物。期間從單一館舍,擴增為彰基十大國際文史園區,為了更落實博物館功能,乃自民國106年申請設立彰基文史博物館,以強化彰基國際文史園區的典藏、研究及國際合作功能,業於109年2月21日獲准成立彰基文史博物館,為中部第一家立案的私立博物館。

西元1895年,來自英國的蘭大衛醫生(David Landsborough III)及梅鑑霧牧師(Campbell N. Moody)受英國長老會海外宣道會差派抵達台灣,並自1896年開始在彰化設立醫療佈道所開始,開創彰化基督教醫院120多年來服務台灣中部人健康照護及以基督之愛安慰信徒的事工,對台灣中部的貢獻極大。這期間以彰化基督教醫院為核心之台灣中部醫療科技發展及教會發展有巨大的改變,其中許多宣教師加入而擴大整體的基礎,其間亦有許多愛的故事發生,尤以「切膚之愛」的史實為人津津樂道。

彰基文史博物館以四大面向闡述基督教對於社會各層面發展的影響:
一、文化融合:十九世紀西方宣教師進入中華,對雙方都產生極大的影響。宣教師傳遞宗教、哲學、科學與醫學技術,需要面臨完全陌生的語言、生活習慣、飲食、穿著,及生活環境,彼此間文化交融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醫療發展:台灣的近代西方基督教醫療宣教發展,始於馬雅各醫生抵台後於1865年6月16日在台南看西街建立佈道所兼醫館,繼於1965年9月在高雄旗後建立醫館,日後於台南發展成新樓醫院。後有1880年於台灣北部的「滬尾偕醫館」,再來是台灣中部的基督教醫療始於1890年盧加閔醫生在大社建立醫館,雖然他1892年病逝於嘉義,繼而蘭大衛醫生於1896年底在彰化租房開設醫館,開啟彰化基督教醫院在台灣中部的醫療服事。

三、台灣基督教醫護訓練研究本土化發展:來台的醫療宣教師除了醫院照護病人,及教會服事外,另一項重要貢獻是訓練本地的醫護人員,培植在地的醫生、護理人員及助產士,推廣公共衛生,包含安彼得醫生、馬雅各二世醫生(台南),蘭大衛醫生、蘭大弼醫生、高仁愛醫生(彰化),宋雅各醫生、戴仁壽醫生(台北),及烈以利護士、洪伯棋護士等人,為台灣本地醫生醫護訓練與研究打下基礎。

四、社會照護:台灣弱勢族群的照護工作,基督教宣教師投入許多心力,包含婦女教育、原住民族醫療、盲人教育、麻瘋病人照護、推動公共衛生教育等,為台灣的社會照護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彰基文史博物館館長表示,彰基文史博物館為了紀念宣教士對臺灣的貢獻,與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亞太學院、東海大學歷史學系、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及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合作,於24、25二日舉辦「2020年基督教宣教士文史國際學術研討會」。研討會徵稿類型分為研究論文、個案分享報告二項,包括八個主題,分別為語言與聖經翻譯研究、社會融入與價值分享、醫療宣教與社會照護、臺灣宣教史研究、宣教士的在地環境記錄、女性宣教士研究、宣教的國際化與在地化挑戰及檔案歷史研究實務;除上述主題外,其他有關臺灣基督教文化研究、或不限於臺灣的宣教士歷史研究、各福音派跨宗派宣教議題、基督教文化與歷史的當代挑戰等,亦可投稿。此次投稿總計35篇,來自歐洲:波蘭1篇、比利時1篇、捷克2篇, 共計4篇;來自亞洲:印度1篇、中國2篇,共計3篇;來自美洲:美國1篇;來自非洲:奈及利亞1篇;再加上-英國3位keynote speaker。

彰基文史博物館乃秉持「上帝愛世人」的核心價值,以西方宣教師建立台灣醫療體系及教會系統的社會關懷網絡為收藏與研究應用之標的,以達到台灣醫療史料典藏、加值應用及社會學習的目的。

2UDN 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