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電傳媒

臺中州廳修復工程符合進度 市長視察1976年後首次露出的古蹟山牆

【記者廖宥婷/台中報導】

臺中市民共同的珍寶,國定古蹟「臺中州廳」歷史悠久,因陸續增建、改建且年久失修,為維護古蹟的完整和安全性,並回復臺中州廳原有的樣貌,臺中市政府自109年8月17日起全面展開修復工程,將於111年完工。市長盧秀燕今(18)日特別前往現場為修復團隊打氣並關心工程進度,專業的泥作職人在現場執行細膩的修復作業,市長感謝他們對於修復工程的投入,也親自體驗雕花的泥塑,近距離欣賞拆除非文資身分建物後,45年來首次重見天日的C棟山牆,及工程中發現的C棟防空洞構造。盧市長也表示,未來修復完成後,政府機關還是會回來辦公,百年古蹟內的環境也會符合工作需求,未來在這裡上班的同仁將非常幸福。

同時,盧市長也視察剛搬遷的臺中市文化資產處,與同仁一起吃湯圓給予暖心的祝福,期待文資處搬入原中山地政大樓後,能就近管理中西東區珍貴的文化資產,臺中州廳修復完成後,將串聯刑務所官舍群文化園區、綠空鐵道,透過歷史空間再造,為臺中文化城注入新靈魂,重新定位文化資產活化再利用價值,也能振興當地經濟、帶動文化觀光,讓舊城區風華再現。

臺中州廳創建於日據時期大正2年(1913年),發展至1934年奠定現有的規模,作為當時臺中廳的辦公廳舍,後續經歷不同時期的機關進駐使用,有5次增建、改建工程。在本次展開修復前,臺中州廳於九二一震後已依文化資產法相關規定辦理修復,雖達成階段性的補強、屋頂和立面修復等作業,仍有許多構造因歷史悠久和多次增建、改建作業而受損,內部管線機電設施混亂,且多處因漏水與蟲蟻蛀蝕導致損壞。因此,臺中市政府爭取中央補助暨市府經費,投入近6.32億元針對臺中州廳和鄰近的大屯郡役所等文化資產進行修復,未來將恢復各棟建築物的原樣形貌,並將部分公共區域依原歷史空間脈絡分階段規劃進行整修,以回復臺中州廳全區原有樣貌,同時,未來修復後會結合市府辦公空間,並且規劃市政資料館,展出臺中州廳各項史料及修繕期間發現的文物,也會設置展覽藝文空間並規劃開放民眾參觀導
覽,讓民眾得以了解州廳的百年風華與文化底蘊。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表示,目前整體工程進度達31%,符合預定工程進度,現已完成非文資身分建物的拆除,也有許多發現和驚喜。C棟建築為後側會議廳棟,作為中山廳和辦工廳舍使用,採L 型配置,樓高兩層且設有內外廊,為加強磚造建築且有RC 樓板,屋頂採雙披水形式且有法式鋼桁架。本次工程將側面的增建物拆除,讓從1976年以來被遮檔住的「C棟山牆」重見天日。此外,拆除室內裝修時,也意外發現「C棟防空洞」頂部高出地面約50公分,非常特別。同時,也在天花板發現日據時期的「篙尺」,推測是當時的施工團隊留下。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於109年12月29日搬遷至原中山地政大樓,將就近執行與管理中西東區各文化資產,也將營造大屯郡役所及州廳附屬建築群修復及活化再利用,將舊城區豐富的文化資產以及臺中州廳、大屯郡役所及州廳附屬建築群這一街廓,全盤考量營造本市文資園區。辦公室的1樓也規劃成「另類藝文空間」,不定期舉辦展覽或講座以展現古蹟、歷史建築、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等等有形、無形文化資產專案成果。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