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廖宥婷/台中報導】
比利時鬼才導演賈柯.凡.多梅爾(Jaco Van Dormael)以電影《托托小英雄》、《死期大公開》等作品風靡全球,與編舞家妻子蜜雪兒.安.德梅(Michèle Anne De Mey)共同創作的《指尖上的幸福人生》,結合兩人擅長的電影和舞蹈領域,轉化為手指芭蕾與即時影像拍攝的劇場作品,獨特的藝術形態以及鮮明強烈的情感,感動世界無數觀眾。4月9日至11日將於臺中國家歌劇院演出,並邀請金馬影帝莫子儀擔任華語版配音。藝術總監邱瑗表示:「這是個充滿魔力的劇場創作,相信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感動。」
2011年,一場兩人在家中餐桌上開展的實驗遊戲,多梅爾與德梅首度嘗試用微型舞蹈結合影像拍攝,手指當作舞者,孩子兒時玩具作為道具,以一台小攝影機拍攝,再找來藝術家朋友一起即興演出,發展故事劇本,打造燈光、音樂和佈景,就這樣誕生第一部作品《吻與淚》,一上演即獲得熱烈迴響,巡迴世界演出300場以上,觀賞人數超過18萬人。2015年原班人馬再次聚集,創作《指尖上的幸福人生》,以7個幽默帶著傻氣的死亡故事,帶觀眾回望生命美好。
在這個創作團隊打造的「奈米舞蹈」中,舞台中央即是影片拍攝現場,「手指首席舞者」在迷你佈景間展開一段段精彩舞蹈,觀眾將會同步看到舞台上方投影幕的即時拍攝影片和製作現場,多梅爾和德梅描述「攝影機拍出觀眾看不到的細節,觀眾也能看到攝影機沒有捕捉到的『幕後花絮』」,將是前所未有的觀賞經驗。莫子儀也讚嘆舞者只用兩隻手指頭跳舞,卻彷彿和真人一樣擁有表情,透過現場攝影展現了如同魔術般的劇場世界。
《指尖上的幸福人生》以比利時式的黑色幽默,戲謔敘說各種死因荒誕的人生故事,描繪出生命中無可抹滅的幸福時刻,詼諧逗趣而情感細膩,靈巧的手指舞動無語言的肢體語彙,搭配充滿詩意的旁白,為作品加深豐富層次。創作團隊首度至臺灣演出,除了帶來英語版本,另特別製作華語版本,期待以不同的韻味與情感更加貼近臺灣觀眾。
節目/活動資訊
吻與淚創作群《指尖上的幸福人生》
演出日期:2021/4/9 (五) 19:30華語版
2021/4/10 (六) 14:30華語版
2021/4/11 (日) 14:30英語版
*華語版由金馬影帝莫子儀配音
演出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 中劇院
購票請上OPENTIX購票平台 https://wenk.in/ntt07NsOW
「閉上眼睛數到三,讓我們進入『死亡』的旅程!」《指尖上的幸福人生》結合舞蹈、劇場和電影拍攝手法,以7篇故事詼諧述說死亡與其無法預料的本質。由手指擔任的首席「舞者」在精細打造的微型布景間穿梭,劇情俏皮的在寫實與抽象間轉換;舞台上的拍片現場優雅流暢,與同步投影至螢幕上的舞作一般細緻而動人。融合喜悅與感傷,一場前所未有的奇幻旅程。
創作/製作團隊
創作執導暨編舞/蜜雪兒.安.德梅
比利時舞者和編舞家,1989年創立阿斯特嘉舞蹈劇場(Astragales),以位於布魯塞爾的工作室為基地,推出超過30齣的原創舞作。1990年創作《英雄交響曲》(Sinfonia Eroïca)獲獎無數,並藉此站上國際舞台。2005年至2015年,擔任比利時沙勒羅瓦編舞中心(Charleroi-Danses)共同藝術總監。德梅致力於發展舞蹈世界的多樣性,創作發想立基於親暱感、故事性、深層情感和解構,重視音樂和肢體之間緊密的連結,亦開設工作坊和課程,積極培育新一代舞蹈家。
創作執導暨電影攝影/賈柯.凡.多梅爾
備受全球讚譽的比利時鬼才導演,80年代初期以短片和紀錄片展開電影事業,1991年拍攝首部長片《托托小英雄》(Toto le Héros),嶄露一貫幽默和稚氣的夢幻風格,贏得坎城影展金攝影機獎和法國凱薩獎最佳外國片。其他電影作品包括《第八日》(The Eighth Day, 1996)、《倒帶人生》(Mr. Nobody, 2009)、《死期大公開》(The Brand New Testament, 2015)等,均獲得國際好評。2011年起將重心移至劇場,和編舞家伴侶德梅共同創作《吻與淚》(Kiss & Cry, 2011)、《指尖上的幸福人生》、《愛》(Amor, 2017)等。
文本/湯瑪士.剛茲
被譽為比利時文壇的當代之星,著作多翻譯成各國語言。他的小說以黑色幽默著稱,作品包括短篇小說集《忐忑八月》(Situation instable penchant vers le mois d’août, 1993)、《世上最小的動物園》(Le plus petit zoo du monde, 2003)。亦跨足電影和劇場編劇,和多梅爾共同創作電影《死期大公開》劇本,榮獲2015年坎城導演雙周展,並贏得都柏林國際電影展的最佳劇本獎、提名第73屆金球獎最佳外國片以及第41屆法國凱薩獎最佳外語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