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電傳媒

歌劇院最親密的「關係人」攜手「藝起」改變中臺灣生活風格

歌劇院最親密的「關係人」攜手「藝起」改變中臺灣生活風格

【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2016年秋,臺中國家歌劇院開啟民眾對劇場想像的新頁,「一座藝術與生活的劇場」聚焦品藝文、享生活雙主軸,從改變民眾觀看藝術的視角,進而改變生活美學。5年來,歌劇院支持超過150名藝術家研發與創作;提供逾6千人次的劇場技術與行政人才進修及職涯發展;陪伴近96萬觀眾沈浸體驗藝術;改變750萬訪客與藝文相遇的方式。

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感性表示:「每個人都曾5歲,充滿好奇心地學習與認知,6歲通常是第一次上小學,啟動新篇章,是緊張又驚喜的體驗,歌劇院此刻正站在這樣的分水嶺,回望過去5年,是個尋找策略、微調方向、不斷打破重組、構築更扎實基礎的過程。蹣跚學步歷程中,感謝藝術家夥伴、企業夥伴以及所有藝文愛好朋友的一路相伴,期待一起望向下個5年。」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說:「臺中國家歌劇院2017年正式營運,成功打造中臺灣文化生活新意象,成為城市的新亮點,這5年不僅是歌劇院的里程碑,也是臺灣藝文界重要的一大步。歌劇院啟動後,產生了磁吸效應,吸引藝文工作者到臺中,臺中人也回鄉打拼,發展藝術新氣象;歌劇院持續推出優質的節目,吸引觀眾購票欣賞表演,讓藝文生態蓬勃的發展。謹代表國表藝感謝前任王文儀藝術總監、現任邱瑗藝術總監,兩位帶領出堅強的團隊,一棒接一棒,讓臺中國家歌劇院,逐步成為國際上重要的劇場。」

為深入分析歌劇院的社會性與價值,今年初邱瑗總監委託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團隊進行「社會影響力調研」,從4大構面、14項準則,全盤檢視與歌劇院互動頻繁的19類「關係人」。這19類關係人涵括藝術創作展演者、專業劇場工作者、藝術欣賞參與者、藝文支持合作夥伴等4大族群,透過半年的質化訪談與問卷調查,加上大數據分析近5年歌劇院的藝文消費及發展脈動。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表示:「社會影響力調查研究是歌劇這5年的成績單,檢視歌劇院存在的價值、公平性與社會性,並從過去經驗展望未來,也期望幫助下階段,找到營運方向的可能性。我一直在思考,除KPI指標外,能代表歌劇院的社會價值是什麼? 我想應該是縮短了人與人之間溝通的距離與多了互動的溫度;因此,『人』是歌劇院最大的資產,歌劇院因『人』共生而成為美好的生活空間。」

「社會影響力調研」報告顯示:臺灣33%的民眾曾來過歌劇院;2018-2020年間共3.7萬名學生參與歌劇院導覽,其中1.6萬名是國小學生;超過60萬人次參與藝文推廣體驗活動;入館人次中購票觀眾佔比逐年上升,從2018年13%提高至2020年18%;售票率從2017年85%攀升至2020年91%。

歌劇院付費會員人數每年以5%穩健成長,黏著度超過6成;藝文消費金額驚人,以2019年為例,文化部調研報告國人娛樂及文化平均消費金額為3,968元,而同年歌劇院會員藝文購票平均消費為6,379元,是全國平均文化消費金額1.6倍。

2020年因受疫情影響,歌劇院加速軟硬體數位平台建置,主打全時段E化學習,152支藝術教育影片成為108課綱最佳教材之一;並積極以社群媒體、網路平台與年輕族群溝通,YouTube頻道以25-34歲為主要觀賞者,截至2021年8月,自媒體平台總追蹤人數近100萬人。

歌劇院員工設籍中部的同仁比例近70%,全體同仁平均年齡36歲、高階主管平均年齡約45歲、平均服務年資3.6年,不僅返鄉服務的年輕人增加,更多的是願意留在中部為藝文環境打拼的人,因此歌劇院在未來的營運內容更要為劇場工作者提供更多職涯規劃,培養劇場的經營與管理者。

邱瑗說:「上任以來最開心的事,是許多臺中人在路上認出我、主動來打招呼,更樂意與我分享各種在歌劇院的體驗心情,這種臺中式熱情點燃彼此的溫度。未來,歌劇院將繼續陪伴藝術創作者與劇場工作者成長、給年輕人試驗、不怕犯錯的空間;開發多元節目類型,提供民眾多樣化體驗的機會。這種聚焦於『人』的發展與交流,正是我們『在藝起』的生活風景。」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