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傳媒 Loading

2021年亞洲產業文化資產平臺國際論壇

【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21年亞洲產業文化資產平臺國際論壇」1日於文化資產園區舉辦,活動內容受到參與者的肯定與讚賞,現場國內外專家學者交流氣氛熱絡,探討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產業文化資產潛在或新興的價值。

文化部陳登欽主秘感謝國際專家及在場學者今天的參與,也表示臺灣與世界各國位處同個地球,承載著不同的歷史;在大時代的轉變中,各自經歷著不同的事件,也面臨著不同的文化保存議題,但都透過文化資產的活化經驗,將各自的環境、文化脈絡記錄下來,透過ANIH平臺與此次論壇彼此交流分享,互相瞭解,並激發新的思考、新的創意,實在彌足珍貴。另外,他也特別強調文化部積極打造臺灣文化國家隊品牌,將臺灣的文化資源與世界整體歷史、發展連結,形塑文化「國際感」,讓世界舞台看見臺灣。

主辦單位文資局說明,亞洲產業文化資產平臺(ANIH)於2018年成立,是亞太地區唯一的跨國產業文化資產平臺。以「多邊交流、資訊共享、跨域協作」為目標,推進文化資產區域性與主題性的國際交流合作,本次系列活動,ANIH透過論壇、講座、參訪、工作坊研討與實作等課程,探討產業文化資產場域現況所展現的教育意義,建構亞洲和國際間交流及產業文資保存專業經驗傳承的機會。本次論壇邀請到國外3位學者線上分享國際工業遺產的最新趨勢與合作發展,感謝他們在百忙中答應邀約,共同參與本次論壇,並分享與交流實務經驗與心得。

論壇首位主講人為加拿大魁北克大學莫里塞(Lucie Morisset)教授,針對「當代產業文化資產的功能或意義」,以「大時代下的工業村」為題,檢視工業遺產全球在地化,呈現出工業遺產圖譜的全貌,並以加拿大工業村亞維達為例,以「營造美好社會」為規劃方向的工業村,給我們帶來的啟發與意義。來自荷蘭的歐洲工業遺產之路(ERIH)副主席,德波爾(Hildebrand de Boer)先生,帶來「歐洲工業遺產:驗證確認、細心了解、歡慶多元」講題,提出工業遺產有助於定義社區和個人的身份認同,更提供了就業機會;他也說明工業遺址對所在城市作出積極的貢獻,讓人們了解到現在與未來的歷史價值,正是「產業文化資產與地方學的結合」體現。本場次也邀請到荷蘭遺產實踐組織創辦人塔里卡(Hasti Tarekat)女士擔任與談人,分享歐洲當地青年參與產業文資活化的經驗,以及文資世代傳承的永續力。

國內參與的學者則邀請到中國科技大學閻亞寧老師、國立東華大學李光中老師、中原大學林曉薇老師、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王新衡老師、靜宜大學劉鎮輝老師、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龔俊逸董事長、鐵道研究者許乃懿醫師等,分別就文化景觀、礦業、鐵道與跨域合作的國際交流經驗,分享臺灣產業在當代脈絡中受到文化旅遊、博物館化和商業化三者匯聚之影響,彰顯出的多元面貌,並以產業文化資產與臺灣年輕世代和當地居民的共同身分逐步建立起新的關係,回應國際講者對產業文化資產在當代呈現新價值的思考。這些觀點的交流探究,鏈結臺灣與國際產業文化資產於瞬息萬變的現代生活中,所面對的共同契機、共同挑戰,並開啟臺灣與國際丰姿各異的產業文化資產未來攜手合作的無限可能性。

本場國際論壇已圓滿落幕,主辦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將繼續於本月8日辦理系列活動第二場:「產業文化資產交流會議-跨域加值」線上活動,推進澳洲、歐洲與國內的產業文化資產實務交流,更多活動資訊,請持續關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官網」 (https://www.boch.gov.tw)。在疫情期間也請大家務必遵守防疫措施,保護您我的健康。

2UDN 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