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傳媒 Loading

「美術館中的美術史:群眾‧知識的全球化流動」學術研討會於國美館登場

【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國立臺灣美術館與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共同舉辦之「美術館中的美術史:群眾‧知識的全球化流動」學術研討會,於11/13(六)、11/14(日)兩日,在國美館演講廳盛大舉行。此研討會海報等文宣品以林磐聳、李光裕兩位藝術家的作品為主視覺,增益訊息推廣效益,各界藝文同好踴躍參與,針對現今美術館所面臨的全球化議題,進行釐析與討論。

隨著科技與經濟的整體發展與流通,「全球化」這個概念自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逐漸興起,其後卻迅速擴及至世界各個層面,產生根本性的改變。藝術、文化等人文領域亦不例外,隨即開展廣泛的討論。影響更擴及世界各地的美術館。「全球化」議題進而透過展示、研究等受到彰顯,形成90年代以來最普受關注的學術議題之一。臺灣自1980年代開始進入美術館時代,藉由跨國展覽、網路平台、國際雙年展等啟動全新模式,回應知識、觀眾全球化流動的趨勢亦逐漸明顯。

全球化效應在不同族群、組織、地區或國家開展的問題與面臨的挑戰不盡相同,超越二戰以來東西或民主共產二元對立之框架,產生多元而複雜的交錯關係。上述諸多現象及議題,亦需以全球化為中心,進行跨學科、跨領域、跨文化的連結與對話,並成為美術館營運、美術史書寫之理論面向。

國美館梁永斐館長表示,目前臺灣各縣市紛紛成立美術館,要如何平衡全球化議題與在地特色思維來打造美術館的定位,將是重要的課題。此外,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白適銘理事長則提及,美術館所呈現的展覽活動與研究者們的書寫,以不同面向與方式來共同促進臺灣藝術史的建構與進展,因此與國美館共同舉辦此研討會,深具意義。

此學術研討會針對全球化相關文化議題,共同規劃以下三個主題:「美術館中的美術史:群眾・知識的全球化流動」、「空間・權力・美術史:全球化視野中的地景/景觀政治」、「臺灣藝術中的人、事、物」。本次研討會論文投稿踴躍,最後評選出19篇論文,2日間規劃8個場次的發表,探討現今美術館之因應模式,例如如何透過展示、教育推廣、學術活動等,建構更具跨國流動性的知識平臺及觀眾網路,跳脫過往集中以作品流派、畫家生平為取向的方式,作為美術館形塑美術史觀的主要參考。

2UDN 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