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傳媒記者 玉女 /台中報導】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的「島嶼溯遊—『台灣計劃』三十年回顧展」,今(26)日辦理開幕式,由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主持,國立臺灣美術館長梁永斐、高雄市立美術館行政長林羿妏、策展人賴明珠、參展藝術家陳水財、參展藝術家蘇志徹、參展已故藝術家倪再沁及李俊賢家屬等出席,場面溫馨熱鬧,開幕式特別邀請關注臺灣農村和土地正義的樂團「農村武裝青年樂團」帶來《望水》及《找啊找》二首精采的歌曲表演,透過音樂表演傳達對文明、進步的思辨,以及對土地的熱情與理想,與本展策劃理念及精神相呼應。
文化部次長蕭宗煌代表部長李永得向出席的策展人賴明珠、展出藝術家陳水財、蘇志徹,倪再沁與李俊賢家屬及所有的貴賓表達敬意。李部長認為這四位藝術家的「台灣計劃」反映了九〇年代臺灣藝術家對於身份認同的追尋,對於藝術主體性的探索與主張。藝術家走出畫室,進行長達10年自然地理與人文歷史的島嶼溯源旅程,重新在文化意識與藝術創作的方法上,建立與「地方」連結的脈絡。他們積極關注並引領臺灣藝術文化環境的發展,戳力推動屬於臺灣觀點的新視野與持續對話。這也象徵臺灣藝術家們面對生活當下的視覺文化體系,試圖摸索屬於臺灣當代獨特性格與特色的藝術語彙。透過賴明珠老師的研究策劃,今天「島嶼溯源:台灣計劃三十年回顧展」的開展,讓我們了解這四位藝術家與創作的生命歷程,也為臺灣藝術史的重建增補了一段璀燦的篇章。
國美館長梁永斐致詞時特別引用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記開場,沙門問佛:「何者為善?何者最大?」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與道合者大。」──這4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堅持10年的「台灣計劃」,深耕臺灣藝術沃土,彰顯「愈在地愈國際」的精神,雖然當年的2位藝術家已過世,但他們留下的創作及精神,對當代前衛藝術影響深遠。梁館長最後特別感謝文化部「重建臺灣藝術史」政策的支持,讓國美館得以持續推出以「臺灣藝術史」為主軸的展覽,梳理臺灣藝術史,並向大眾推廣,此外也要感謝高美館的慷慨支持,未來國美館將不分中央地方館所,共同分享合作。
策展人賴明珠提到,本展共分為二大部分,第一部分,將帶領觀眾回到30年前「台灣計劃」的各個藝術展,重現當時展出的作品及在地歷史軌跡。第二部分將展出1990年後4位藝術家各別代表作,分為4個子題:「邊緣意識」、「土地方言」、「主體真理」與「多元對話」,呼應他們長久以來持續關注的議題,與「台灣計劃」環環相扣。
國美館說明,國美館自去年以來陸續推出多檔精彩藝術史主軸展覽,如「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進步時代—臺中文協百年的美術力」等。本次「島嶼溯遊—『台灣計劃』三十年回顧展」帶領觀者回到1991年解嚴後的時代氛圍下,這是臺灣社會面臨重要轉折的年代,除了政治經濟的風起雲湧,臺灣美術創作開始朝向更多元且與現實環境相呼應的發展。由陳水財、倪再沁、李俊賢、蘇志徹等4位藝術家發起的「台灣計劃」在10年之內,共進行13場參與式的行動藝術展。藝術家透過主體(藝術家)與他者(地方)的不斷對話,以及互為主體的交流體驗,以踐履式的藝術行動,完成12個陌生的城鎮、鄉村、離島、都市等不同地域的歷史脈絡與斯土斯民生活特質的體驗之旅,形構出臺灣文化的一體意象,歡迎大家隨著藝術家腳步重新回溯他們在自我回歸與自我追尋的旅程。
「島嶼溯遊―『台灣計劃』三十年回顧展」展出至6月26日,展出陳水財、倪再沁、李俊賢、蘇志徹等4位藝術家160餘件精采的作品及豐富的文獻,呈現4位藝術家分別發展出延伸的視覺圖像,像是陳水財的人頭與人像、倪再沁的時鐘指針、李俊賢的形音字、媽祖與海洋,以及蘇志徹的門窗符號。竭誠邀請民眾跟隨著4位藝術家的作品一起溯島而遊,相關展覽及講座訊息歡迎參考國美館官網:https://www.ntmofa.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