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傳媒記者 玉女 /台中報導】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的「潘朵拉幻象:迴聲震盪」展覽,20日在國美館U-108 SPACE辦理開幕式,由國美館長廖仁義主持,C-LAB當代藝術實驗平臺總監吳達坤、製作團隊藝術家謝賢德與葉廷皓、文策院副院長張文櫻、工研院經理施香蘭等人出席。本展以全沉浸式的獨特U型空間作為載體,結合「互動式展覽」與「現場演出」的跨域展演作品呈現在觀眾眼前。
國美館長廖仁義表示,欣見各種不同類型的藝術創作在國美館出現,國美館對於前輩藝術家、近現代與當代等不同時期的藝術家皆給予支持。他說,「我們要相信藝術創作是可以改變體制的,國美館就是一個體制,在還沒有更多沉浸式的藝術創作時,國美館或許沒有這樣的空間、設備與技術,但當這個領域的藝術家已勃蓬發展時,國美館也隨著這樣的時代趨勢發展出U-108 SPACE的沉浸式空間。」廖仁義館長感謝藝術家帶來精采的作品,「這件作品超越我們知覺能力界定的範圍,過去我們覺得科技是冷酷的,如今從科技藝術中發現,科技成為引領我們勇敢朝向未來及未知。」
製作團隊藝術家謝賢德透露,「潘朵拉幻象」展演作品源自2019年由朱宗慶打擊樂團JPG 擊樂實驗室的培育扶植計畫,但當時沉浸式體驗與多聲道環繞的技術沒有現在這麼成熟,更沒有像U-108 SPACE和C-LAB這樣完整的空間。另外他也提到,本次「潘朵拉幻象:迴聲震盪」副標取名「迴聲震盪」是因為U-108 SPACE是一個U形空間,會產生聲音不同的反射與震盪,成為作品的特殊性,我們思考與其要去消除聲音反射,倒不如把迴聲震盪考慮進去。他邀請觀者可以遊走或坐或站的方式,隨心所欲,細心體會影像和聲音帶給個人的感受是什麼。
國美館近年以多元的形式推動藝術與科技的結合,去(2021)年重新建置沉浸式空間「U-108 SPACE」,結合高畫質同步之影像融接系統,與16.2聲道Ambisonics 3D空間聲訊處理技術,試圖提供臺灣的數位科技藝術跨領域合作及創新實驗作品一個嶄新的創作平台。繼陸續推出三檔國際級示範展演作品後,本次與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進行跨機構合作,邀請其下具亞洲指標性之聲響藝術研究單位「C-LAB臺灣聲響實驗室」,共同推出「潘朵拉幻象:迴聲震盪」跨領域創作展演計畫,運用「U-108 SPACE」場域內獨特的聲音反射及殘響,使迴聲成為看不見卻強而有力的變因,震盪出獨一無二的幻象。
「潘朵拉幻象:迴聲震盪」之原計畫「潘朵拉幻象」受2020年第三屆JPG擊樂實驗室支持完成,此次展演針對現場結合多聲道的聲響與音像互動藝術設計規劃,參與者可透過現場的麥克風發出聲音進行互動,空間中將隨機產生截然不同的聲音效果與影像畫面。製作團隊並將於9月份中秋連假期間推出4場演出,融入電子音樂和打擊樂器聲響,使聲音、影像與表演者產生連動,讓參與者彷彿穿梭在表演者的意識之中。
本次「潘朵拉幻象:迴聲震盪」展演計畫期待透過專業團隊協作與跨領域合作,運用「U-108 SPACE」的空間特性,拓展參與者對於藝術展演的想像,引領其穿梭在千變萬化的感官體驗之中,彷彿沉浸在潘朵拉絕美的幻象裡。更多展覽及演出相關資訊歡迎至國美館網站查詢:http://www.ntmofa.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