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電傳媒

拾穗山水間 葉淑蕙用鏡頭寫詩

拾穗山水間   葉淑蕙用鏡頭寫詩

【記者夏正翰/台北報導】

攝影家葉淑蕙是外省第二代,成長於台北都會,婚前已習慣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所以理想中的夫婿是能陪她過平穩、安定生活的公務員。

結婚不久,夫婿李東朝於回鄉探親時,突然決定辭去優渥的台電公職,在苑裡購地,蓋碾米廠,準備轉業從事米糧生意,葉淑蕙雖毫無心理準備及調適時間,依然全力協助畢業於台北工專電機系的丈夫,發揮專長及理想,以精益求精的設備提升稻米加工的品質。

1979年,夫婦倆創立了泉順苑裡玉田廠,並在1985年推出全台灣第一包小包裝白米,同時也改變了整個台灣稻米的消費型態,這是葉淑蕙的行銷創意,當時親自開著小貨車到各地超市兜售小包裝米的她,並不知道在傳統的米糧市場上,自己將成為新時尚的推手。

1998年,泉順食品企業公司開始與農民契作,在苑裡推廣有機米的生產行銷,讓苗栗成為西部最大的有機米驗證產區 ,並於2002年推廣稻鴨合作、創立品牌「鴨間稻」行銷至全台灣的有機通路。

同年,特別聘請知名建築師建設一座浮在稻浪上的教室——〈玩米主義〉有機稻場,作為推廣食農教育及農事體驗、米食DIY的場域。

〈玩米主義〉不但是一座美學生活館,也成為苗栗的地方文化館。迄今為止,放眼世界可能還沒有一家碾米廠,能與在地生活美學融為一體,這也是葉淑蕙結合行銷創意與文化美學的另一個里程碑,充份展現出她的敏銳度和品味。

然而一路走來並非一帆風順,更多時候遭遇的是狂風暴雨,幸好,葉淑蕙的藝術性靈,時時提醒她、激勵她利用閒暇重拾相機,放下公務、家務的糾纏與牽絆,走向戶外、走向大自然,去捕捉近距離——由火炎山、大安溪流域及苑裡海岸,所惠賜的天然美景。一方面享受美學的移情作用,一方面把影像當作抒發心情、心事的文字。

經過日復一日的練習和磨練——訪山尋幽色、親水聽濤聲,或遠赴異域采風,從未學過專業的攝影技巧,只是對大自然的景物投以深情的關注,並牢記攝影大師柯錫杰建議的方法:「培養發現美的眼光」,藝術天份再度讓葉淑蕙掌握到獨門的攝影技巧,其鏡頭下的影像,除了視角、構圖別出心裁,充份表現出攝影的減法美學之外,也飽含著說故事的張力,宛如「用鏡頭寫詩」的詩人!

而今,葉淑蕙首次推出的攝影專輯《拾穗山水間》,每一幀影像也皆傳達出她堅持呈現影像的原汁原味,儘量不修圖、不做效果的創作態度與品味。

《拾穗山水間》以概括形容葉淑蕙的職業生涯與創作特色,「拾穗」二字表示從人生的種種歷練與韜光養慧中,獲得豐美的收穫,並非僅針對其企業成就的狹隘詞義。

收錄於專輯的作品,依內涵分為五大類,分別為〈拾穗心影〉、〈采薇解語〉、〈山水相依〉、〈海天蜃景〉、〈玩米主義〉,五類作品各有詩心及風情,請參看專輯中諸篇的引言。

 

葉淑蕙的作品,除了長期被「講義雜誌」採用作為插圖外,作家吳若權、詩人陳填也常引用於文章中;聲樂家簡文秀老師也特別青睞作為演唱會上的情境影像,深受肯定!

 

愛心不落人後,《拾穗山水間》的初版收入,也將全數捐助公益及弱勢團體,以追隨十方善行、義舉!

 

 

攝影家葉淑蕙簡歷

․1958年生於台南新營。

․逢甲大學97文創EMBA文化創意產業管理學院。

․現任〈山水米〉公司總經理,〈鴨間稻〉、〈玩米主義〉創辦主持人。

․攝影作品《拾穗山水間》,2021年12月出版發行。

 

 

 

The post 拾穗山水間 葉淑蕙用鏡頭寫詩 first appeared on 照生新聞.

這篇文章 拾穗山水間 葉淑蕙用鏡頭寫詩 最早出現於 台灣電報(台灣新聞電子報)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