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傳媒 Loading

張善政推科普教育校園普及化 專家建議家長先從這 4 點著手準備

張善政推科普教育校園普及化 專家建議家長先從這 4 點著手準備

記者柯宗鑫/綜合報導

桃園市由市長張善政推動的「科普教育普及化」政策,涵蓋「讓教室變好玩」、「校園接軌科技應用」,計畫打造讓孩子能與未來接軌的教育體系。從教育部所頒佈的108課綱,即可看出教育政策開始強調所謂「素養教育」,從建構良好學習環境為出發點,促使孩子善用科技、習慣性的自主學習、培養相關技能。健行科技大學王彥文教授指出,「現今家長的任務,不能只是純粹陪著孩子學習,也要理解孩子在做些什麼。因此家長同樣需要做好準備,才能給予孩子適當的後盾支援。」

王彥文教授表示,「目前跨領域的學習模式主流,仍以STEAM教育結合MAKER創客教育居多,協助孩子透過實際應用和實踐,理解科學和技術的應用,激發其創造力和創新思維,培養成具綜合能力的創新者。」STEAM教育包含了科學(S)、技術(T)、工程(E)、藝術(A)和數學(M),藉由實際項目和活動來學習和應用;源於美國車庫文化的Maker創客教育,則著重實踐、自主學習和跨學科整合。無論學生是從設計和建造耐震橋樑模型來學習物理學的力學原理,或是發想並設計出功能性機器人,兩者的結合都有機會讓孩子在嘗試的過程中,啟發學習動機和興趣,進而提升學習效果和成果。

▲ 透過STEAM教育結合MAKER創客教育的跨域內容,進一步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忱。(圖:得藝創客教育學院提供)

除了校園正在積極推廣STEAM教育結合MAKER創客教育之外,民間教育產業在跨域學習的發展,也如火如荼正在進行中。得藝創客教育學院設計師江正豪認為,「與其選擇被定型化的商業教具,不如挑選開放式的教學內容。以學院為例,讓孩子接觸到3D列印,從中學習三維結構設計,並運用電路積木、程式設計去加強邏輯思維、科技生活運用,並從中學習3D列印機、雷射切割機、電子元件和儀器、軟體程式等技術工具,讓學員能夠持續自主設計、製造和創新,發揮自造者精神。」

▲ 隨著科普教育走進校園,家長也需做足準備因應政策變化,了解該如何陪同孩子成長。(圖:得藝創客教育學院提供)

例如製作一台可編程的機器車,大多數的單位會以現成教具直接教學。江設計師提到,「得藝創客的做法,除了讓孩子組裝認識車子的傳動、避震等結構,還必須了解IC控制晶片的電路原理以及元件的搭配,並撰寫程式控制這些元件,其中孩子們會使用一般輪子及麥克納姆輪,並分別撰寫不同程式來操控車輛。因為麥克納姆輪的機械特性與一般車輪運動方式不同,孩子可更清楚理解其中差異,同時思考如何達成曲線運動、旋轉等多種功能。」位於桃園中壢的得藝創客教育學院,持續提供「寒暑假STEAM教育營隊」、「3D列印及創客能力班」、「AI智能與程式設計班」等課程,未來也會結合科普教育,針對不同年齡層設計更豐富多元的教學內容。

▲ 藉由掌握理論與實作技術,得藝創客教育學院帶著孩子在基隆海科館舉辦的遙控帆船大賽獲得優異成果。(圖:得藝創客教育學院提供)

隨著資訊科技的不斷發展,孩子的教育和學習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機會和挑戰。王彥文教授建議家長可先從「多元學習、培養實踐能力、與時俱進、學習如何學習」這4點開始著手準備。他進一步說明,「家長跟孩子都要了解怎麼挑選多樣化的課程和技能,秉持重視實踐和實際應用的態度思維,並持續更新知識和技能,以及學會自主學習與有效學習的方法,方能面對未來的各種挑戰。」

2UDN 新聞中心